別再打罵孩子了!孩子犯錯家長只需要說這8句話效果立竿見影!




別再打罵孩子了!孩子犯錯家長只需要說這8句話效果立竿見影!

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,家長會發現孩子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,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急著插手去指責孩子的錯誤,可是收效甚微。其實孩子犯錯別再打罵孩子了!只需要說這8句話效果立竿見影!

當孩子犯錯,媽媽滿腔憤怒:「叫你做點事做不了,一天到晚只知道闖禍!早跟你說了不能這樣做,不聽!你有沒有長耳朵……」。

其實,這樣的大吼大叫甚至打孩子,其實並沒有什麼作用。除了讓孩子更傷心、更沮喪之外,既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,也不能讓孩子改正自己的錯誤,得不償失!

孩子長大的過程中,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問題。作為家長這時不要急著插手,可以先問孩子八個問題,聽聽他們有什麼想法。

而往往問不到幾個問題,事情就已經很清楚並得到解決了。家長不妨可以一試。

1)發生什麼事情了?讓孩子有機會說話。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,但是非常重要。許多成人碰到突發狀況時,會習慣性的太快下判斷。

「一定是你先打他,他才會打你。」「一定是你做錯事,老師才會處罰你。」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從他的角度說說事情的經過,很可能冤枉孩子。

 況且,讓孩子有機會說話,即使真的是他的錯,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。

2)你的感覺如何?讓孩子情緒有個出口。事情經過是客觀事實,當事人心裡受到的衝擊純然是主觀的感受,無所謂是非對錯。

很多時候,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。一旦說出來,哭一哭,罵一罵,心情就會好多了。腦科學研究表明,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,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。

也就是說,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,別人說什麼他都會聽不進去。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,才可能冷靜思考。

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,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,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。孩子夠冷靜之後,可以問他:

3)你想要怎樣?家長不做批評或判斷。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麼驚人之語,先不要急著教訓他,而是冷靜的接著問他第四個問題:「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?」。

在這個階段,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腦力激蕩,想各種點子,合理的、不合理的、荒唐的、可笑的、噁心的、幼稚的……腦力激蕩的重點就是允許任何看似無稽的想法。

 

這時候不論聽到什麼,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。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麼驚人之語,先不要急著教訓他,而是冷靜的接著問他。

(4)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?在這個階段,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腦力激蕩,想各種點子,合理的、不合理的、荒唐的、可笑的、噁心的、幼稚的……

腦力激蕩的重點就是允許任何看似無稽的想法。這時候不論聽到什麼,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。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,就可以問他。

5)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?讓孩子自己一一檢視,每個方法的後果會是什麼?你可能會很訝異的發現,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後果。

如果他的認知有差距,這時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討論,讓他明白現實真相。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,但是要避免說教,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。

然後問他:

6)你決定怎麼做?讓孩子檢視自己的判斷。孩子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狀況,如果他瞭解後果,通常會做出最合理、最明智的選擇

即使他的抉擇不是成人期望的結果,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。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,不能先問他怎麼決定,然後又告訴他不可以這麼決定。

這樣子,他以後再也不敢信任你了。何況,就算他選擇錯誤,他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學習到更珍貴難忘的教訓。

7)你希望我做什麼?當孩子說出自己希望如何幫助他時,家長一定要積極表示支持。或許孩子會說自己就能解決,這樣更有利於孩子加強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。 

等到事情過去之後,問他最後一個問題。

8)結果怎樣?有沒有如你所料?或是「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,你會怎麼選擇?」讓他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。並對以後出現類似的事情便有了一定的處理方式了。

如此練習幾次,孩子就會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,不需要我們操心了。不少家長認為,自己的孩子年齡小,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實際上,即使是很小的孩子,也會運用一些策略和辦法來解決問題。家長最好不要包辦代替,在孩子不需要的時候擅自説明孩子或替孩子作決定。

 

因為一旦失去鍛煉機會,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退化,遇到問題就會束手無策。應給孩子足夠的機會、適當的鼓勵和具體的指導,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,上好孩子成長過程中這不可或缺的一課。

資料來源: http://imama.tw